以声传情,以爱筑梦

编者按:2025年是学校决战决胜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冲刺之年,是聚焦短板精准发力,围绕指标狠抓落实,用责任担当夯实育人根基,用创新实践破解发展难题,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

为赓续传承工商优秀的文化基因,汇聚起共筑学校卓越发展的磅礴力量,学校面向广大师生广泛征集了“我和工商的故事”。一段段平凡却炽热的经历,串联起工商人拼搏奋斗的脉搏,激发起全体师生"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担当意识,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本期推出《李甜:以声传情,以爱筑梦》。 

李甜,传媒学院教师,中共党员,山西工商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省级一流课程认定课程负责人。发表论文5篇,主持、参与科研项目7项,曾获省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山西省“百部(篇)” 工程三等奖、全国美育成果展演活动教研成果一等奖、山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科研论文三等奖、校级微课暨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一等奖、校级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等奖项。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国国际动漫节声优大赛等省级、国家级专业竞赛奖项。

 

清晨七点的校园,总有一种声音让人心动。那是尚学楼前此起彼伏的练声:“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一届又一届传媒学子,用清亮的嗓音唤醒工商的晨曦。作为一名播音教师,我曾无数次站在学生的身旁,看着他们从青涩到自信,从磕磕绊绊到字正腔圆。而他们成长的轨迹,又何尝不是我与工商共成长的缩影?

2016年的夏天,我以一名“新工商人”的身份走进这座校园。初登讲台,我所教授的第一门课程是《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这一教,便是九年!九年时光,三尺讲台,是我与工商最深情的对话。从最初传统的“口耳相授”,到如今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我和我的教学团队一遍遍打磨、一次次研讨,针对学生们的实际学情,通过数字化、项目化、情境教学等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最终在2020年,我主持的《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成为我校第一门省级一流认定课程,第二年团队又相继孵化两门认定课程,到如今,围绕着课程建设,孕育了两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申报多项教改课题,发表多篇科研论文,指导学生参加了数十项国家级、省级学科专业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各项以师为本的政策支持、离不开开放自由、科技感十足的学习环境,更离不开每一位工商人的初心坚守。

今天,当我再次打开2016级学生的项目作业,那些稚嫩的批注与最新的AI学情分析报告叠印在一起,恰似一棵年轮清晰的成长树。这棵树扎根于山西工商学院“课程革命”的沃土,生长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枝干,最终结出了一流课程的金色果实。而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幸福的成长——用十年光阴打磨一课,以一课之光点亮万千人生。

在工商,教育从来不是单箭头的传授,而是心与心的共鸣。去年秋天,我的学生宇晶、尔凡给我发微信激动地说:“老师,没给您丢脸,省一,国三!”去年盛夏,一段只有30秒的广告音频,即将分娩的我,陪着她们经历了11次文稿修改、27次作品录制,甚至为了一个语气的贴切表达,在录音棚一录就是一上午,最终完成了大广赛广播作品的制作。取得证书的那一刻,她们说“原来坚持真的能让梦想开花。”而这样的花开时刻,在工商从未缺席。一张张证书的背后,是学校“以赛促教、以创赋能”的育人智慧,更是工商人“把每个学生当成作品精雕细琢”的师者匠心。

四十年风雨兼程,山西工商学院从筚路蓝缕到桃李芬芳,我们见证了实验实训场所的更新迭代,目睹了北格新校区的蓝图化作广厦万千,亲历了“立德树人”融入每门课程的基因。作为传媒人,我们更是用镜头、用声音记录下山西工商学院的每一次飞跃。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抵达,而我有幸与工商同行。让我们以今日之奋斗,致敬来时路;以明日之荣光,照亮新征程。愿我们永远以“工商人”为荣,让每个从这里出发的声音,都成为久久回响的青春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