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 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 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 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立德树 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思 想政治教育课程,着力构建“课程思政”,实施 360 度全覆盖,进而使我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再上一个 新的台阶。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教育“育人” 本质要求出发,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 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 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 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落 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 的各个方位、各个层面;如何让重独立、讲个性的“90后”“00 后”青年在大学阶段获得更好的价值引领、 人格教育,从而提升政治素养;如何切实推动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 课程、进培训、进读本,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去 思考与探究。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公共课与专业课同为育人主 阵地,只有牢牢把握专业成才和全人教育的共通点, 形成“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 职责”的工作思路,才能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 小、落实在每一门课程。例如,就大学英语课而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比 如,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人文精神”失落的现象。 学生通过讨论,整理出了包括随意旷课、考试作弊等 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这种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学生加深对自身存在的“人文精 神”失落现象的认识,从而更加注重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再比如,引导学生用英文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 和节日习俗,让学生以脱口秀的形式介绍中国不同年 代的艺术家,让学生比较中西方经济、政治、文化、 道德、社会风尚以及发展前景,让学生以“我的中国 梦”为主题进行演讲,让学生进行以宣传中国传统文 化为主题的英文情景剧表演等。在课程思政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应遵循教学 规律,不断挖掘有效路径和载体,立足学科的学术内 涵和传承脉络,发挥公共课及专业课本身的特色,提 炼出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 文精神等要素,然后从小处入手,就细处落脚,注重 课堂话语传播的有效性,悉心点亮学生对课程学习的 专注度,从而引发学生对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 这样,才能确保将各门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的理念和举措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