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六要素努力构建和谐的公寓管理环境

      党的十八大明确将“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作为工商学院的一个职能部门,在协调发展中同样也必须有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管理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为此,必须把握好六个要素,努力构建协调和谐的学生公寓住宿管理环境,为工商学院的发展当好示范窗口。

     一、有一个团结高效、富有创新意识的集体团结出凝聚力、战斗力。团结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风格,更是一个人、一个集体综合素质和政治品质的集中体现。公寓中心的团结,可以带出一个团结的公寓集体,带出凝聚力、战斗力,带出队伍的活力。公寓中心的团结,对于公寓的团结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创新出活力,生产力。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公寓中心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公寓的发展进程。在理论上要结合新的现实条件大胆探索,力求在创新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在实践上要鼓励各公寓生活老师创新思路、创新办法,积累新的经验,取得新的成效,使我们的工作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


     二、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生活老师是公寓管理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生活老师的素质教育。
     1、加强作风建设。生活老师的作风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要针对生活老师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工作不实、安于现状等问题,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加强监督、严格考核,从而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作风等方面,真正为住宿学生作出表率。
     2、加强素质教育。要建立健全生活老师培训制度,采取岗位自学、集中培训等有效方式,充实培训内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注重在岗位上培养和锻炼,提高生活老师的管理水平。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逐步做到“三学三提高”,即:学理念、
     提高服务意识;学规章、提高管理水平;学文化、提高队伍素质。
3、加强生活老师管理。要认真落实《学生手册》有关规定,健全岗位标准、绩效考核制度和竞聘上岗制度。


     三、有一支过硬的生活老师队伍
     “过硬”主要指业务素质和水平,重点是非正常应急处理和应变能力。
     首先,积极探索在公寓管理中“生活老师点菜、管理中心送餐”的培训新路子,坚决改变“教员讲什么学员学什么”的教学形式,实现向“生活老师需要什么公寓管理中心就教什么”转变,提高培训质量。其次,迎合生活老师的求学需要,公寓生活老师进入管理岗位前,应实行“四先四后”的培训要求,即:先学标后实践、先培训后上岗、先磨炼后积累、先到位后熟悉。掌握了基本规章和制度要求后,由老职工在岗位上带两至三个班再正式上岗。

     最后,深入扎实地开展全员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并与竞争上岗紧密结合起来,调动生活老师学习规章制度的积极性,提高业务水平。

     四、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机制
要用机制调动积极性。管理的关键在于机制建设。要在协调和谐的基础上,借鉴兄弟院校的管理经验,实现有机融合与统一,使管理机制更具凝聚力,更好地发挥其约束和保障功能。要结合实际,加强专题调查研究,积极探索管理思路、管理过程、管理方式、管理途径上的最佳途径(方法),使公寓管理真正达到“五个统一”,即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考核、统一分配,做到“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样考核、一贯到底”。

     五、有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主要是指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学校的活力来自于旺盛的人气,而旺盛的人气必须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主要看是不是人人都在关心学校、关心集体等。人气旺盛的最直接表现就是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比如:门禁时间违章违纪、恶意旷课的查处能否始终坚持,及时关门开门以及按时打铃等。文化也是生产力。我们要以公寓管理的特色文化来促进公寓学生管理。要在生活老师中倡导“三心”“ 三勤”,即“爱心、关心、耐心”,“口勤、腿勤、手勤”。公寓管理及生活老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坚持做到“五要”,既:“思想觉悟要高,精神状态要好,管理能力要强,观察处理问题要细,语言
沟通要讲艺术”。以文化的渗透力、导向力和凝聚力,将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科学地组织起来。

     六、有一个良好、整洁的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老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一项凝心聚力、关乎稳定的重要工作,要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公寓生活老师两班倒,工作时间长,比较辛苦,要坚持一线管理,在条件具备时及时为各公寓逐步配齐配全一些必要的生活和办公设施,把公寓建设成为一个“办事有程序、工作有顺序、管理有秩序”的文明窗口,成为工商学院对外展示形象的样板。

公寓管理中心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