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三个结合” 抓好“四个环节” 切实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 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 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计算机信息 工程学院在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中积极探索,结合专 业实际因地制宜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认真组织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讲话 的内涵,领导班子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成立了课程 思政工作领导组,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把专业课 教育融入了思政元素,重点做到了“三个结合”,重 点抓好“四个环节”。“三个结合”一是传授知识和价值引领相结合, 二是专业教育与树人教育相结合,三是课程改革与思 政元素相结合。学院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 立德树人,改变过去只讲授课程专业知识的做法,在 课程讲授中注重价值引领,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课改过程中不仅注重应 用型人才培养,而且注重融入思政案例,引导学生。 如:在讲授大数据课程时结合央视近期播出的《大国 重器》、《厉害了,我的国》贯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等,在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同学们了解国家的进步,增强学 生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我们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重点抓好四个关键环 节: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没有好的课程 建设,课程思政就成为无源之水。因此,尊重课程建 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 本基础。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 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点指标。 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都做到强化所有课程都有“立 德”功能的教育理念,并通过一系列教学建设、运行 和管理环节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具体而言,教学大 纲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 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要求在课程评 价标准(学生评教、领导评课、同行听课)中注重“立 德效果”。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没有好的 “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 “方向”, 从而导致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两张 皮”现象。改变以往在教学中认为“价值引领”仅仅 是思政课的任务和责任的误区,要求课程思政教育教 学改革强调所有的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有 育人功能。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其独特的 作用,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 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要求所有课 程教师都应以课程思政的新理念为指南,“反思己课”: 知识传授是否明晰,能力提升是否落实,立德功能是 否实现。在反思中充分挖掘课程的育德功能,不断优 化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书育人实 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建设一支具 有自觉“立德树人意识”和较强“价值育人能力” 的教师队伍,必须增强教师的“立德意识”,培养和 提升教师的“立德能力”,进而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 动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同时我 们还依托教研室搭建“课程思政工作室”整合专业课 程教师、学生辅导员队伍,组建互相支撑、良性互动 的课程思政团队,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 社会先进人物担任思想政治教育讲座教师,为校内课 程思政建设提供优质校外资源互补,确保所有课程“同 向同行、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学生。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因此, 我们要求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以学生价值认同的效果为目 标。

通过以上措施,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在课程思政 建设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将以校
企合作、应用型课程改革、科技文化节等为契机继续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为服务山西经济综合转型培养更 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