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内涵发展道路 办人民满意教育

     提示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这一要求,既明确了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又体现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
     山西工商学院成立28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成果日益凸显的同时,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办人民满意教育。
     该校打破同质化发展格局,形成了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自身实际的办学模式,并将其贯穿到人才培养、特色办学、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工作中。


     教师为本 奠定师资培养基石
     3月28日,在山西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山西工商学院辅导员郭志凤、张丽梅分别获得金奖、铜奖。
     诸如这样的大奖在山西工商学院并非偶然出现。这得益于该校坚持以教师为本,全面提升师资水平的人才培养理念,把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来抓,改革聘任制度和评价机制,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等制度,将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作为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高等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为了提高师资培养水平,该校狠抓自有人才培养的同时,不忘借船出海,广泛吸纳社会高级人才,尤其是其他高校优秀教师、企业名家走进学校。这些高级人才的加盟,不但丰富了学生课堂知识,对年轻教师还起到了传帮带作用,助力年轻教师快快成长,早出成果。为此,山西工商学院在全省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组建了“百人教授团”,长年聘请省内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师。百人教授团成员,作为学生授课教师的同时,也是中青年教师的导师。百人教授团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可靠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特色办学  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
     2014年招生计划中,山西工商学院将增加人事管理、酒店管理、金融管理、工商管理等特色专业班。特色专业班学生由校企共同培养。
     相比其他学生,特色专业班学生在校期间,不但可以得到专业的理论教育,还能得到相关企业的实践培训。走出校门,学生将直接进入目标企业,甚至直接进入中层管理岗位。精英培养、订单培养、量身定做、联合培训、一年工作挣回四年学费,是他们身上的标签。
     特色办学是等高教育在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上所具有的根本优势,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山西工商学院坚持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取胜的方针,根据自身办学历史、区位特点和资源条件,强化学科建设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师资队伍特色、管理服务特色、文化发展特色等,不断探索特色办学模式。
     该校的通才教育已有10年之久。通才教育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素质培育+实践体验式教育”的教育模式,配备有优秀军事教官,对学生实行全程“准军事化管理”,进行导师制人生护航和素质拓展训练,努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学科特长突出、综合素质全面、人格素养健全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通才班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自主创业者更是能力超群。
     “四台一环” 
     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
     郎宏宇,山西工商学院学生,20岁。2013年毕业实习前夕,自主创办公司。短短两个月后,每月利润过万元。
     如果说郎宏宇做的是小生意,那1996级学生赵士权的生意就有点不可小觑了。
     2002年9月,赵士权靠着借来的200元钱开始创业,如今已发展成拥有200多人、年销售额达2.5亿元的多种经营企业。经营产品涉及数码、家电、企业培训、咨询、项目对接、文化传媒、投资担保、电子商务等方面。 
     在赵士权、郞宏宇身上,有着山西工商学院大学生的共同特点,那就是专业理论扎实、实践技能过硬、作风纯朴、工作踏实。正因为这些特质,该校毕业生走进企事业单位的,被用人单位称赞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自己创业者,更能创出一番天地。
28年来,山西工商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为山西经济区域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为了这个目标,该校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不断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科渗透、文理渗透和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通识教育平台、学科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拓展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四台一环”课程结构体系,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实践教学。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该校持续加大学生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截止目前,该校建有9个实验实训中心、86个多专业仿真模拟实训室、3个多功能演播厅,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5个。构建了“学科—专业—基地—公司”教学载体,走出了一条教学与实践并举、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校企合作一体化,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健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硕果累累。仅2013年,该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第二届两岸三地大学生品牌策划大赛等比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超过50人次。其中,9人次获得一等奖。
文化传承 加强软实力建设
     再过几个月,山西工商学院《月满工商》大型诗歌朗诵晚会将迎来第10个年头。这是该校文化传承创新的十年,是加强软实力建设的十年。
     胡锦涛同志在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讲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大学既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阵地,也是文化涵养和传播的源泉,具有以文化育人才和以人才兴文化的双重优势。大学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大学的灵魂,其核心是大学精神。
     对于一所大学而言,文化生长与积淀的厚度、精神传承与开拓的方向既是其彰显特色的重要标志,更是其发展进步的坚实支撑。高校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结合办学实践和办学理念,培养富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精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优良文化传统,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底蕴深厚、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山西工商学院在近30年的办学过程中孕育、锤炼和积淀形成的“三牛”精神,即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拓荒牛精神,友善宽容、敬业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勤奋自信、争先创新的领墒牛精神,是学院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月满工商》大型诗歌朗诵演唱会是学院文化经典保留项目,各种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杜少红/文  王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