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
这是一群爱心大学生组成的社团,名字叫微光。她是社长,也是其中普通一员。
她做事严谨,考虑周全,喜欢帮助别人。今天,她为微光社团代言。她是山西工商学院微光社团社长刘格。
难忘第一次
记者:还记得第一次志愿者活动吗?目的地是哪里,做了什么?
刘格:社团第一次活动是太原市盲童学校。因为那是第一次,所以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那天的情景。辅导员张娜老师很支持我们,和我们一起去了。
我们到达后,孩子们显得陌生而拘谨。为了活跃气氛,我们轮流上场表演之前精心准备好的节目。慢慢地孩子们开始恢复他们原本纯真的童性。看到他们开心的笑容,也坚定了我们要把微光社团做下去的决心。不为别的,仅仅为了那些让人看着心疼的孩子。
记者:志愿者活动中,记忆最深刻的是哪次活动,为什么?
刘格:还是第一次。当时一切尚在摸索中,比较紧张。后来在学校老师带动下很快和孩子们熟悉起来。他们无法用眼睛看世界,只能用手触摸,但他们依然乐观。他们虽然年龄小,但思想很成熟。怎么说呢,他们和你交流时也会很小心,他们害怕说些不好的话,怕我们这些哥哥姐姐们不再来看他们。活动只有两个小时,因为孩子们吃饭时间到了,离开时恋恋不舍,他们用特有的方式为我们送别。
当时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真的,有些事只有亲自接触才会真正明白。从那以后,我们定下了社名:微光和目标,用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让我们为盲童的世界填一份色彩!
勇往直前 不退缩
记者:社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当初为什么想到成立这样一个社团?
刘格:社团成立时间不长,每个月基本活动一次,人数十几人到三十人不等。一直以来,我都热衷于志愿者活动,志愿者们总是不计报酬,怀着坚定的信念,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没上大学前,我忙于学业。上大学后,我有充足的时间做我想做的事,当时很幸运地赶上传媒学院号召大家积极创立社团,我便开始积极筹划准备,希望这个社团能把有爱心的人召集起来,大家一起做善事。学生中不乏有爱心的同学,于是,大家聚在一起,想为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什么。
记者:创立社团并不容易,把社团运营好更不容易,是什么支持你有这个动力去做呢?
刘格:的确有许多困难。每当这时,我都会想到这么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些话在个别人看来可能很空洞,太理想化。但是,我在遇到困难时,这些话确实激励会勇往直前,不退缩。
朋友一辈子,很感谢有这么一群好朋友一直支持社团工作,我们有共同理想信念,都想为这些被上帝“特别”关注的孩子做些事情。有他们的帮助,我才一直坚持着,我希望这个社团能一直延续下去,也算是我为工商学院、为社会做的一点小贡献吧。
微光带来光明
记者:社团活动一般会去哪些地方呢?
刘格:主要是去孤儿院、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等。这些场所,特殊儿童多,更需要社会关爱。毕竟去的地方特殊儿童多,每次活动前都会特别叮嘱。我会组织社团成员开会,告诉大家说话时需要注意什么,安排相关人准备合适的节目。当然,我们也会为小朋友准备小礼物。礼物虽小,但却代表着我们的心意。
每次去看望这些孩子,他们都很高兴,总会加入我们的行列,和我们一起表演节目,我们也会和孩子们做游戏进行面对面交流,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
爱心力量不可估量,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社团。我们有个新浪微博,叫“山西工商学院微光志愿者”,我会定期在微博上号召大家一起行动,一起献爱心。记者:说到“微光”这两个字,是不是有一些特殊含义?
刘格:这个名字是我和社团成员一起讨论起的,名字普通却有着深刻的内涵。社团最初的服务对象是盲童,帮助他们,给他们光明,给他们看世界的窗口。我希望通过声音去传递爱的力量。
后来“微光”也有了每个人的含义,一点一点去汇聚成光芒。
学生记者团 张雅茹/文、图